进一步健全重要领域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加快完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领域法律制度的配套执行机制,推进意识形态安全法治化建设。
比如,中国的法治发展既不同于西方国家自下而上的社会演进模式,也不同于一些东亚国家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模式,而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地推进法治化到党的十八大,科学立法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并列,成为新时代法治建设必须遵循的新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的立法理念最早见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与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中的科学精神相契合,符合立法工作的基本特点。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年2月8日。法学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关注对立法工作的科学性要求,对于执法司法工作没有把科学精神作为首要的活动原则,这就引发了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价值追求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科学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很显然,科学立法对立法工作的要求与有法可依相比,对于立法工作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价值要求。
因此,科学性是对立法工作规范功能和社会作用提出的两个方面的一般性要求,不只是对立法工作适用,对于法治工作的其他环节,同样也需要讲科学。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法总比没法好立法宜粗不宜细这样的立法理念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立法工作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就必须要认真考虑如何在制度上有效解决立法之间法法衔接和法律之间的协调一致问题。依法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越是公众关注案件,越是依法主动公开,让人民群众监督司法活动、见证司法公正,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制定区块链司法应用意见,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完成超过28.9亿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互联网司法开创新模式新规则。开展打击医保骗保犯罪专项行动,严惩幕后组织者和职业骗保人。
认真审理抗诉案件,及时办理检察建议,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审理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高铁霸座案、吃霸王餐逃单摔伤索赔案,让自甘风险者自负其责,让失德乱序者承担后果,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
提供普惠均等的现代化诉讼服务。审理铁路提单物权纠纷案,促进陆上国际贸易规则创新。审结涉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案件2224.1万件。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通以来,9.6万个调解组织和37.2万名调解员入驻,在线调解纠纷3832万件,2022年平均每分钟75件成功在诉前在线化解。
坚定不移反制非法制裁、长臂管辖,坚决捍卫我国司法主权和人民利益。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中国特色互联网司法模式,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大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10050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充分发挥处在服务人民群众第一线的优势,积极促进城乡基层治理和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始终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改革不停步,敢啃硬骨头。
大幅下调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依法否定变相高息条款效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让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深入调查研究,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扑下身子抓落实。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及时纠正机制,坚决守住防止冤错案件底线。
推动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依法维护公共利益。加强环境资源审判,促进绿色发展。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就法院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凝聚共识。配合推进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严惩侵害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的犯罪,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各位代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变革新发展,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司法领域的生动实践。
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内蒙古、重庆、西藏、甘肃、宁夏等法院依托马背法庭、车载法庭开展巡回审判,畅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配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海南法院强化南繁硅谷司法保障,陕西法院建立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甘肃法院设立种子法庭,守护农业芯片。审理涉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案件,严惩散布虚假信息、危害网络生态的犯罪行为,决不允许网络空间沦为法外之地。
率先出台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使各类在线司法活动有规可依、规范运行。服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深圳、西安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创立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制度,创新诉讼与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内蒙古、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法院培养双语法官2373人,满足民族地区群众司法需求。跟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制定司法服务政策。全面排查1990年以来的1334.5万件减假暂案件,对存在问题或瑕疵的5.9万件逐案整改,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坚决防止纸面服刑、提钱出狱。
必须坚持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确保公正廉洁司法。坚决捍卫法律尊严和权威。
一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依法改判并核准百香果女童被害案被告人死刑,妥善审理鹦鹉案、兰草案、为筹办抗战纪念展收购枪支案,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受刑事追究,使司法裁判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心中朴素的公平正义观。
坚持善意文明司法,对应当采取查封、保全的财产,依法采用活封活扣,有效释放361万件案件所涉查封财产的使用价值和融资功能。推进执破直通,办理执行转破产案件1.5万件。
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优化在线集约的审判辅助服务。会同有关单位共同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积极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或遭受网络侵害。
加强劳动权益保障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护。2023年工作建议 2023年,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以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转变司法作风,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人民法院,全国四级法院院长、班子成员深入乡镇人民法庭驻庭蹲点,向群众学习,帮群众解纷。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推动解决挤压生存发展空间、拖欠账款等中小微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召开新闻发布会155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中国互联网司法从技术领先迈向规则引领。